目前,諸如特種設備行業、電子信息軟件行業、交通運輸、建筑工程、農產品、食品藥品和醫療器械、能源、煙草等行業均由直屬的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壟斷。
國有檢測機構將進行股份制改造、組建集團、引入資本以及第三方檢測機構的背景下,盡管檢測行業開放的程度仍未清晰,但民營和外資企業已經都在努力拓寬自己的版圖。
但是,“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鼓勵社會力量參與”中, “社會力量”參與的程度究竟能有多大,仍令企業困惑。
食品藥品或先打開
在去年年底提出要整合業務相同或相近的檢測檢驗、認證機構后,今年3月,國務院下發了《關于整合檢驗檢測認證機構的實施意見》,到2015年,基本完成事業單位性質的機構整合,轉企改制工作基本到位。
“這樣的消息對民間一定是利好,但目前還不能看清我們的市場有多大,要看具體的細則和執行情況。”一名第三方檢測跨國企業的管理人員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究竟是限制性檢測市場都逐步放開,那些有能力的企業都能進來做,還是僅僅是把各地檢測院聯合起來組建成一個集團,而強制性的領域仍然控制在這些國有實體中,只是劃出一部分市場給第三方企業?如果是這樣的話,對我們來說新的市場就沒發生多大變化。”這名管理人員說。
目前,諸如特種設備行業、電子信息軟件行業、交通運輸、建筑工程、農產品、食品藥品和醫療器械、能源、煙草等行業均由直屬的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壟斷。民資和外資企業的市場是自愿性檢測市場,很少進入這些強制性檢測市場——質檢總局作為監管機構,同時運營檢測機構,在檢測牌照的發放方面,民營企業難以取得資質認證。
“政府一定不會一下子把所有市場都放開。一些特種設備這樣的行業就不太會放開,即使現在在日本,都沒有放開。”上述跨國檢測企業的管理人員認為,可能會先把一些重要的、有風險的領域放開,例如食品和藥品領域。
國內唯一一家純民營的第三方檢測企業華測檢測在近期的投資者調研中表示,強檢市場的放開對公司的影響難說。“我們會積極爭取強檢資質,如果政府只開放一部分市場,對我們影響不會很大。”
并購謀“資質”
此前,一些跨國檢測企業憑借著中國出口貿易增長的紅利在國內發展起來,但資質的壟斷性等問題卻是其拓展新版圖上的絆腳石。
SGS中國區總裁申屠獻忠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要進入中國市場各個領域,比如建筑行業、特種設備行業,都需要資質,而這些資質的取得非常困難;又例如電子電器產品在中國市場銷售,要經過3C認證,外資和民營機構都沒辦法獲得批準。
正因為資質的壟斷性,一些企業早已開始主動謀求收購,踩準了行業整合的節奏。
今年3月下旬,華測檢測公告以1300萬收購黑龍江省華測檢測技術有限公司100%的股權,而后者是哈爾濱市食品工業研究所有限公司將食品檢測中心的資產和人員剝離注冊成立的新公司。借此,華測檢測將在黑龍江獲得全項食品檢測資質。
華測檢測在近期的投資者調研活動中表示,目前公司在談的項目有一二十個,且相對客戶而言,他們更看重收購標的的資質。“當前事業單位改革背景下,感覺到機會比以前多。”
和上述跨國企業一樣,華測檢測也更看好生命科學板塊,包括食品檢測、環境檢測、醫療檢測等。“未來三年,我們會向醫療方面傾斜,也會加大并購的動作。我們相信并購才是未來檢測公司發展的趨勢。”華測檢測表示。
平安證券認為,未來幾年,隨著大量優質國有檢測資源的釋放,華測檢測將進入外延式高速增長期。
而上述跨國企業管理人員表示,他們也一直在和一些機構跟蹤食品、醫藥等細分領域的動態,“一有情況就可以行動。”